城大工程生可到公司进行实习,或到海外大学参与研究项目。(袁志豪摄)
加人工逾10%挽才吸新血
本港将发展多项大型基建,包括填海、发展道路铁路网络等,惟根据建造商会人力预测,未来5年仍欠缺3,000名工程师,尤其以结构及环境、电机、土力,以及土木工程师专业最缺人。香港工程师学会表示,工程师整体薪酬已按年上升至少10%,另亦作出一系列挽留人才措施,包括提高竞投工程标价至合理水平,增加前线员工收入,以吸纳更多「年轻新血」入行。
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昨举办展览,分享新冠疫情复常后工程业界人才市场及薪酬待遇趋势。出席活动的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卜国明称,自去年4月已预料建造行业会有人手短缺,当时提出在大学及中学多做工夫,派遣现职工程师到校与学生接触,培养兴趣;而建造公司竞投工程项目时,亦会尽量提高至合理标价,以增加前线员工收入。
提高竞投工程标价增前线收入
根据调查,不论工程毕业生或持牌工程师,去年私人市场薪酬已按年分别升幅10%到15%。他续指,众行业中,工程师流失问题不算严重,据观察所得,中层建造业人手的流失率,于去年下半年已渐趋稳定,故配合一系列挽留及招募措施,有信心未来能填补该3,000名工程师人手。
出席活动的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煤气配气操作部总经理黎锦图称,随着各项大型基建项目陆续开展,以及氢能环保能源发展,工程量需求随之增加,业界对人手十分渴求,故今年将招募超过20位工程师,范畴广泛,包含气体工程、机械、电子、化学、建筑、能源、工业等。黎又期望,一众年轻工程师会对环保及可再生能源有兴趣,同时需与时并进,拥有多方面认知。
城大工学院署理院长石灿鸿则指,工程包含多个范畴,例如资讯科技、材料工程、生物医疗工程等不同范畴,要培训高水平工程师,便需要业界意见,再因应要求及意见,调整课程及对学生的支援,让他们毕业时能够尽快适应工作。城大在2022/23学年已提供回复逾80%本地、国内及海外实习及交流名额,工程生的4年学习生涯中,可在公司进行实习,或到海外大学参与研究项目。目前城大工学院共设有8个部门,涵盖土木、电机、电子工程等,因应市场需要,城大去年9月更新增两个工学士课程,分别是「微电子工程」及「航空航天工程」。
转载说明:本文转载自USDT交易平台。